day6 最大正方形
不懂一点人生。
读题
在一个由 '0' 和 '1' 组成的二维矩阵内,找到只包含 '1' 的最大正方形,并返回其面积。
输入是一个二维数组/矩阵 vector<vector<char>>。
提示:
- m == matrix.length
- n == matrix[i].length
- 1 <= m, n <= 300
- matrix[i][j]为- '0'或- '1'
这个 m 即是矩阵的列数,n 是行数,有范围限制;矩阵内部元素固定为 0 或 1。
思路
第一思路
第一反应是针对每一个为 1 的方块,向下向右搜索其他为 1 的方块,时间复杂度应该是 O(n^2) 甚至 O(n^4)?虽说用时可能会比较长,但是长宽固定为 300,先试试再说。
需要先有一个方法 fun 判断从该点出发,右下多大的为全为 1 的正方形:
- 接受参数边长 l,指针 root,返回 true 和 false。
- 如果 l 大于等于 3,调用 fun 自己,判断 l-1 的正方形是否存在- 若存在,调用 fun_edge 判断边界是否全为 1。- 若是,返回 true。
- 若否,返回 false。
 
- 若不存在,返回 false。
 
- 若存在,调用 fun_edge 判断边界是否全为 1。
使用一个方法 fun_edge 判断边界的是否存在:
- 接受参数边长 l,指针 root,返回 true 和 false。
- 直接判断- 如果遇到 0,返回 false。
 
- 返回 true。
总体的过程是:
- 从左上角[0][0]开始
- 先右后下遍历,当前位置为[i][j]- 如果当前位置为 1,调用方法 fun_edge,判断边长 2的正方形是否存在
- 继续调用 fun_edge,直到边长为 max{30-i, 30-j},或者 fun_edge 返回 false。
 
- 继续
于是有代码:
| 1 |  | 
能跑,但在部分测试用例里不出所料地超时了。
改变思路
或许逐个判断小正方形还是太大了,可以先判断大的(因为边界是固定的有限长度),然后逐步收紧,判断小的。
又或许可以记录每个点位可以构成的最大的正方形的边长,这样无需重复判断。使用一个同为 m×n 的矩阵来记录。对于一个点位,如果它在 matrix 里是 1,那么它可以作为成员参与到构建更大的正方形;如果其右边的一个点位、下面的一个点位、右下的一个点位也是 1,那么可以构成一个 2×2 的正方形。这是常规思路。如果其右边的一个点位、下面的一个点位、右下的一个点位都是 2×2 正方形的左上端点,那么加上这个点位本身,就可以构成一个 3×3 的正方形。以此类推。
啊啊,或许改成右下端点更合适?这样正方形可以从左上向右下扩大。,而不是向左上
于是有过程:
- 初始化,得到 m,n,全为 0 的空 len_matrix 矩阵
- 循环遍历所有的点位- 如果当前点位为 1- 如果是 matrix 的左边界上边界顶点- 那么只能是边长为 1 的正方形,记录到 len_matrix 矩阵中。
 
- 如果是其他点,获取其左边一个、上面一个、左上一个点能构成正方形的最大边长(len_matrix 对应点位的值)
- 该点位的 len_matrix 是三者最小值加一。
 
- 如果是 matrix 的左边界上边界顶点
- 赋值 max_len
- 继续
 
- 如果当前点位为 1
- 继续
- 返回 max_len×max_len
有代码:
| 1 |  | 
结果
用时 9 ms,内存 30.54 MB。时间中等(不过起码过了),内存吃得多(我还以为已经很少了)。
官方题解
方法一:暴力法
题解言:
由于正方形的面积等于边长的平方,因此要找到最大正方形的面积,首先需要找到最大正方形的边长,然后计算最大边长的平方即可。
暴力法是最简单直观的做法,具体做法如下:
- 遍历矩阵中的每个元素,每次遇到 1,则将该元素作为正方形的左上角;
- 确定正方形的左上角后,根据左上角所在的行和列计算可能的最大正方形的边长(正方形的范围不能超出矩阵的行数和列数),在该边长范围内寻找只包含 1 的最大正方形;
- 每次在下方新增一行以及在右方新增一列,判断新增的行和列是否满足所有元素都是 1。
感觉就是我的做法啊,一模一样,但是我会超时。
官方代码如下:
| 1 |  | 
看了之后感觉还不如我的……拿去提交试了一下,果不其然也会超时。
复杂度是
O(m*n*min(m,n)^2)。方法二:动态规划
类似我的,但是更严谨;使用了状态转移方程和严谨的逻辑推导。
收获
- 暴力是可取的,但不一定是能过提交的。
- 动态规划……是什么?
- 可以使用类似马尔可夫链的思想,保存所谓状态,并令状态作为影响决策的因素。这一点感觉类似前天单调栈?但又不是很一样。
这太酷了。